2023年,淮安市审计局在淮安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法治淮安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各项目标任务和《江苏省审计机关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工作安排,站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坚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3年度,我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成效显著。在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我市选送的6个项目全部获奖;审计监督赋能“四敢”文件,获《江苏审计简报》全文转发,作为全省唯一审计委员会经验做法在《江苏组工信息》专篇推介;“同级审”工作获《中国审计》“封面专题”宣传推介;经责审工作经验做法获《江苏审计》《江苏审计简报》等刊发。
(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2023年,淮安市审计局坚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找准审计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主攻点,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项目161个,促进增收节支和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5.23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1项,移送处理事项24件,提交审计信息182篇,被批示采用166篇次。
1.深入开展财政审计。组织做好淮安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有效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收支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财政经济安全高效运行;今年部门预算审计在往年审计思路上,进一步校准靶向靶心,坚持“始终盯着资金绩效往后端走,看资金用没用到项目上,用得怎么样,效益怎么样”理念,聚焦“有钱不会用”造成事业发展推进不力、造成潜在损失或已实际产生损失浪费等方面,从绩效视角看部门预算审计揭示问题,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质增效、规范创新。
2.切实加强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审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重点工作任务,开展2021年重特大项目推进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审计,客观分析评价重特大项目建设、管理以及质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总体进展等情况,揭示和反映在项目推进、运营质效、企业发展质量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动完善重特大项目服务、专精特新培育等体制机制,助推项目达产达效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项目推动15个治污项目完成决算编制,真实反映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推动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和保值增值。
3.积极开展国企审计。在全省统一组织实施的国有企业稳增长及防风险情况专项审计中,认真落实省厅审计方案布置的各项任务,围绕国企资金池存量、重大资本和大额资金运作、国企子企业“压减”等方面揭示问题、防范风险,坚持边审边促、推进边审边改,将抓整改落到实处、建机制作为根本,积极履行督促指导职责,较好地发挥审计服务保障作用,有力推动全市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国企投资决策及风险防范、融资成本和效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划转移交等情况,开展对市属13家一级企业及部分县区平台公司专项审计调查,摸清了市属国企近5年股权(基金)和项目投资底数,剖析了部分县区平台公司融资综合成本,掌握了划转经营性资产实际管理和经营情况,针对审计发现部分企业股权投资长期亏损或无收益、房地产项目盈亏底数不实、融资成本压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审计组编列清单、逐项跟踪,推动问题整改销号,有效压降融资综合成本。
4.持续加强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连续5年开展为民办实事情况跟踪审计,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要求,坚持主动作为、务求实效,采取示范带动、动态跟踪、督查考评等办法,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于2022年推动出台《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跟踪审计标准化指引(试行)》,2023年该指引依然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统筹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推动为民办实事工作有序开展、项目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标准化效应充分显现,民生实事社会、经济和民生效益全面提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要求,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审计,以推进村集体增收、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为落脚点,提出强化土地流转、推动农地空间治理拓宽村集体收入、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等审计建议,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5.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各类风险审计揭示力度。摸清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关注地方债务隐藏的系统性风险,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体制机制性原因,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责任追究等制度,助力地方政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相关部门做好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就生活垃圾填埋、农药包装回收处理、农膜回收处置、工业固废贮存等方面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就各类风险隐患完善长效化整改举措,持续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上级要求,摸清本市保交楼项目实际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推动保交楼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保障民生福祉,促进房企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金融稳健运行。
6.不断加大对公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力度。今年共开展29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其中对全市8个县区公安局局长和3个县区检察院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以纪巡审贯通协同监督等方式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协作配合,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规范权力运行、服务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1.加强审计业务制度清理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审计业务制度的修订推广工作,全力配合省厅法规处对2023年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审核复核审理审定工作管理办法、审计事项移送处理管理办法等审计业务制度的征询意见工作并及时上报,同时在相关办法出台后,第一时间开展制度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省审计厅审计现场管理办法等业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实。
2.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每年度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关于项目计划的意见,通过发函、走访和网络网站、微信公众号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围绕项目计划安排、组织方式等内容对计划草案进行充分论证,力求找准审计监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努力使审计工作更好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局法规处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重点审查计划草案编制内容与程序,确保我局重大行政决策制定符合法律规定;贯彻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经市局党组会审定后提交市委审计委员会审议批准;定期对局项目计划完成落实情况跟踪统计,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有效落实。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审计
1.推进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规范审计行为,将审理工作前移,防范审计执法风险;宣传推广省厅新修订的审计文书,在项目实施中,严格督促各审计组规范使用文书。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进淮安电视台“政风热线”节目,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全年没有因审计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而被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2.全面落实审计容错纠错机制。2023年2月20日,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淮安审计监督赋能“四敢”实施要则(试行)》(以下简称《要则》),推动以“四敢”担当作为促干部敢为,切实发挥保障执行、促进发展的建设性作用。在今年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立足实际,不断改进审计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把《要则》落实到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助力放心、放胆、放手干事创业。
(四)促进审计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1.依法接受各类监督。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同级审”和整改情况,积极推动纪检监察、巡察、审计三类监督贯通协同,探索实施巡审合作项目,建立纪巡审三类监督贯通协同制度;加强与派驻第十二纪检监察组联系,邀请派驻纪检组列席党组会议,主动接受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定期向派驻纪检组报送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情况、民主生活会推进情况、共性工单完成情况、节假日纪律作风建设情况等,积极参加派驻纪检组组织的以案促纪活动,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强化对审计权力全过程监督。定期召开全市审计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党组书记与各县区审计局、各处室中心负责人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定期开展“淮审先锋‘三亮’”督察活动,持续开展审计组审计现场纪律执行及廉政回访工作;组织开展各处室廉政风险点排查,强化全过程监督。
3.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依法依规做好主动公开,加大履职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做好依申请公开事项。本年度依法主动公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本级“同级审”报告和整改报告、部分审计项目结果等,依群众申请回复公开事项8件。
(五)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
1.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9月、10月、11月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部署及重要论述结合主题教育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持续强化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法治意识。
2.加强宪法、民法典、审计法等法治宣传教育。围绕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积极将普法工作与审计执法紧密结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审计法等作为审计人员平时重点教育内容,同时组织“普法进社区”宣传活动,与共建社区合作,多次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定宣传日组织专题宣传,开展专项答题活动,努力营造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3.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系列主题宣传,组织全局人员宪法宣誓、制作宣传视频,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把审计现场作为重要普法阵地,发放和讲解法律法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册,推动被审计单位依法服务保护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局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审计法治建设,切实履行审计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审计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带头领学促学。将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工作头等大事,组织党组中心组开展3次专题学习,全面推进法治思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要求局机关利用电子大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宪法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参与行政复议法知识专项竞答、第六届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暨全民法律知识竞赛等。二是带头依法履职。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研究制定2023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将加强法治建设纳入2023年度审计工作要点,及时发布审计计划、审计整改等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对部门权力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并公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三是带头防范风险。带领局党组加强决策控制,把合法性作为行政决策第一要件,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管理;加强审计质量管控,跟踪开展项目检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对审计决策提出审核意见,出具法律意见书,使法律咨询服务贯穿审计取证、问题定性、适用法条及针对审计报告出具法律意见全过程,为防范审计风险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对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标准要求,2023年,市审计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普法宣传普及面不够广;部分审计人员和基层审计机关规范意识还不够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监督不够有力。原因主要是:开展普法的新方法新举措和对象范围有限,普法工作缺乏创新;审计干部学法普法与审计实务的结合不够,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尚未有效形成;未对全市审计系统全面统筹开展审计执法质量“一盘棋”管理。
四、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淮安市审计局将紧扣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为促进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全市审计系统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二是广泛宣传审计法律法规。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引导更多民众了解审计领域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全面加强对县(区)局审计质量检查力度。推进审计执法质量检查全覆盖,严格要求各县区局按照审计法和审计准则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