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审计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充分发挥项目计划的“龙头”作用,聚焦审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深化研究型审计,严格执行省审计厅《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深入推进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更好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功能,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好项目计划“立项关”。按必审项目、常规项目、自定项目分类进行立项研究,精准安排审计项目。对于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必审项目,在立项阶段更加侧重研究如何聚焦审计重点,如何开展组织实施。对于预算执行审计等常规项目,着重研究常审常新。对于自定项目,契合党委政府关切,做到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深入研究项目安排的目标、审计关注的重点、审计资源配置、预期成果等。坚持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各级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相互协调、审计资源充分整合、审计结果和信息全面共享,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充分发挥金审三期平台分析功能,运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手段,发挥数据先行作用,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二是注重项目执行,把好审计质量“过程关”。印发《全市审计系统进一步提升效率效能助推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十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全程质控制度,审计项目要精准做实审前调查、数据分析和人员培训,审计实施方案须报局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定。审计组组长是审计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重点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目标实现、规范文明审计等方面,按规定召集业务会研究讨论报告起草、定性定责、案件移送等重要情况,办公室每周汇总现场实施的审计项目主要工作情况报局分管领导、主要领导阅,审计报告须书面报局主要领导审阅。对复杂和争议较大问题,在审计业务会上进行集体研判,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有关要求,确保审计揭示问题客观,定责精准。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把好审计效能“提升关”。强化整改督办制度,加强和整改责任单位对接联络,全程跟进、指导督办,法规处定期梳理汇总整改进展情况,重点问题上报市政府督查推动。围绕“强研究、提质效”行动要求,定期举行审计方案过堂、在手审计项目汇报、主审分享会;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实战训练等形式,对年轻干部开展文字综合能力培训。持续落实贯通协同制度,巩固“纪巡审”三类监督贯通协同,拓展“纪巡审财统”协同领域,完善监督信息资料双向提供、线索移送和处置结果反馈、人员选派、情况通报、协助整改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