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审计局以优化审计监督服务、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审计组织方式,积极推行审计“统筹融合”,全力做好“审计促发展”文章。
一是优化组织方式。坚持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对涉及多个项目的被审计单位,采取“一个项目审计组进驻、统一对接各项目审计事项”方式,有效避免多个审计组重复进点、多头收集审计资料,实现了为被审计单位“减负松绑”和提升审计效率的双重效果。如融合实施市园林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专项调查,将新安医院病房楼工程决算审计嵌入对项目概预算执行与抗疫专项国债使用情况专项调查,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职责,努力整合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开展“以审代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实践能力,加强内审业务指导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纠偏”作用,持续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今年以来,该局主动指导市本级38家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项目立项工作,推动审计机关立项计划与内部审计工作规划相衔接,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在南水北调治污项目专项审计中,结合项目时间紧、专业性强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外聘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分工协作、群策群力,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审计结果得到上级机关肯定。
三是优化审计方法。坚持“数据先行”审计理念,推行大数据审计模式,在审计进点前采集财务数据及业务数据,带着“疑点”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分析,精准高效发现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在开展市级统筹棚改项目的专项审计调查中,实践探索服务城市更新工作的“1+4+4”审计标准化模式(一个审计主轴,四个主要关注方向,四个关键节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被征收户医疗费用记录、经营户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数据进行多维分析,精准锁定征收补偿资金利息核算、拆除保证金专户存储、“住改非”补偿等问题,护航棚改资金安全、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