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绩效审计质量,近年来,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如何准确高效地开展绩效审计,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推动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发展关键点、民生紧要处。
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关键领域。科学制定审计年度项目计划,安排精兵强将,集中力量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开展政策落实和绩效审计。明确绩效审计以问题结果为导向,梳理政府投资较大、建设工期较长、需多部门协同开展的项目,重点关注立项仓促上马、资金低效浪费、工程久拖不决和部门间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审计优势。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对国家重点政策要学深悟透,敢于突破关键领域、敢于提出创新做法。如该局近年来将重点项目绩效管理、民生实事、国有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事项确定为重点审计项目,撰写52篇信息和专报获主要领导批示。
整合资源,弥补专业知识不足。从财务监督向重大政策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延伸,是绩效审计的应有之义。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充足的人才储备应对不同的绩效审计内容,面向社会建立“审计人才库”,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参与审计工作,为发现行业难点痛点堵点提供精准的意见建议;整合全市审计资源,发挥好内审力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培训会,举办典型经验交流活动,开展“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内审技能;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建立南审淮安研究院,选派高校教授现场指导并安排优秀毕业生赴审计一线进行实习实训,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力量。
深耕细作,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作,根据地区发展和行业政策的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持续发力,在重点行业领域深耕细作,做到查清摸透。如确立某个阶段审计的重点行业,若以水利部门为重点,即当年的政策落实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均围绕水利系统单位、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河道灌溉疏浚工程等内容展开,做到审计一行、精通一行,建立科学的行业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绩效监管常态化。
整合运用,促进审计问题整改。通过审计报告清晰、准确、客观地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确保审计发现问题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改进措施,促进组织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得到切实提升。建立审计、纪检、财政、发改等多部门绩效审计联席会议,将绩效审计结果与预算编制、项目立项、资金拨付、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等工作相关联,建立强有力的整改督查机制,确保审计整改真正落实到位,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