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动态
市审计局:聚焦课题经费管理 以“四策”筑牢防线
来源:淮安市审计局  2025-10-10

课题研究是党政机关提升决策科学性、驱动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撑。近期,淮安市审计局在民生领域外包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聚焦课题经费管理,重点关注课题外包制度建设、招投标阶段流程管控、经费全周期监管机制以及监督验收保障体系,以“四策”筑牢防线,推动课题研究经费使用提质增效。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明确“管理标尺”。党政机关要健全课题外包全流程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三大核心内容。划定外包范围边界,避免非必要外包;细化承接机构资质标准,从专业领域、从业年限、项目经验等维度设置准入门槛;规范招投标流程与经费管理规则,明确预算编制依据、支付节点标准,确保课题外包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以流程管控为关键,严把“选择关口”。在课题外包招投标阶段,着力提升选择科学性。一方面,扩大招标信息发布覆盖面,通过政务平台、行业协会等渠道公开信息,吸引更多优质机构参与竞争,打破信息壁垒;另一方面,强化资质审查与评审专业性,组建由业务骨干、行业专家、财务人员构成的评审团队,从机构实力、过往课题成果、团队专业配置等多维度开展综合评估,杜绝“人情标”“关系标”,确保选出最适配的承接机构。

三是以经费监管为重点,守住“资金底线”。构建全周期经费监管机制。事前严格预算审核,由财务部门联合业务科室对课题经费预算进行“双重把关”,核查预算与研究内容的匹配度,杜绝虚高报价、重复列支等问题;事中强化支付管控,实行“进度挂钩、成果导向”的分阶段支付模式,根据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验收情况拨付经费,避免一次性全额支付带来的资金闲置或流失风险;事后做好经费使用审计,核查经费支出合规性,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四是以监督验收为保障,压实“质量责任”。建立“全过程监督+高标准验收”体系。日常监督方面,设立专门监督小组,通过定期走访、资料核查、阶段性汇报等方式,实时跟踪课题研究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研究偏差、进度滞后等问题;验收环节方面,制定量化验收指标体系,围绕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核心维度,邀请第三方权威专家开展独立评审,未达标的课题限期整改,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出成果、见实效”。(张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