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油菜花缓缓开矣
来源:淮安市审计局  2025-07-22

车子在颠簸的乡间小道上艰难爬行,江城区审计局审计小组一行,正赶往偏远的王庄村。昨夜新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此刻北风卷着密集的雪沫,发狠似的拍打着车窗。窗外天地苍茫,银装素裹,刚播下不久的油菜种被厚厚的雪被覆盖。整个世界静谧无声,只剩下引擎的喘息和风雪的嘶鸣在旷野中交织回响。

王庄村,坐落在江城区的西北角,是辖区内冬油菜种植最为集中的产区,却也因技术落后、基础薄弱,产量常年徘徊在低位。三年前市里拨付了一千万专项资金,旨在扶持发展油菜种植产业,此刻,由张科长带队的小组,正是为核查这笔资金的绩效而来。

审计通知书已提前一周送达。村支书王德福带着村主任、村会计等一行人,裹着厚厚的棉袄,早已在村口雪地里翘首以盼。见到审计组的车,他们连忙热情地迎上来,嘴里呵着白气,招呼着大家前往村委会取暖。组里年轻的审计员彦清和同事谭建是第一次下乡审计,目光好奇地掠过路边农户棚舍里那些在寒风中瑟缩的鸡鸭,心头涌起一丝乡土的亲切感。

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些许寒意。简单的寒暄后,张科长看向王书记,语气沉稳而清晰:“王书记,辛苦大家久等。按照年初审计计划,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对市里拨付的那一千万油菜种植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审计调查。这是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麻烦村里配合。”王德福连忙点头,搓着手说:“都准备好了,都准备好了!”他示意村会计李有财赶紧把几大摞账册、凭证搬进来。彦清和谭建立刻上前,对照清单,一丝不苟地清点、登记、完成交接。趁着这空档,王书记向张科长介绍村里的窘境:交通偏远,产业单一,村民生计多系于油菜。他指着窗外:“瞧,这茬冬油菜播下去快俩月了,就等春化后出苗哩。”

张科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积雪覆盖着广袤的田野,问道:“现在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劳力还够吗?我看咱们村两千多亩油菜田呢。”王德福脸上堆起笑:“光靠人确实吃力!所以啊,我们可没乱花钱,两年前就用专项资金买了好几台‘宝贝’——新型联合播种机!开沟、起垄、播种、施肥,一条龙!省老鼻子人力了!”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

接下来的日子里,审计组迅速投入工作。三人分工明确:谭建负责梳理发放给农户的油菜种植补贴,他仔细比对着农户名册和发放记录,寻找异常;彦清则一头扎进设备采购的卷宗里,核对合同、发票、验收单;张科长重点审查公用经费支出,警惕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蛛丝马迹。初步翻阅下来,账目清晰,招投标手续看似完备,公用经费支出也未见明显违规。然而,当彦清仔细查阅专家培训资料时,眉头却越皱越紧。培训内容浮于表面,多是些空泛的理论,村民迫切需要的防治苗期病虫害等关键技术,资料里语焉不详。再看村里的油菜产量记录,三年来并未如预期般显著提升。这笔专项资金的效益,显然打了折扣——培训费,流于形式;效益,未见真章。

光看纸面还不够。考虑到播种机、灌溉设备等农机价格高昂,审计组决定实地盘点。在村会计李有财的带领下,他们来到存放农机的库棚。冰冷的铁家伙们整齐排列着。数量清点下来无误,但当彦清凑近那几台崭新的联合播种机,准备核对铭牌上的型号参数时,却发现机身光秃秃的——六台机器,竟无一例外地缺失了出厂时应有的型号标签!

“李会计,这机器的铭牌呢?”彦清指着光滑的机身,疑惑地问。李有财显然没料到审计组看得这么细,明显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随即堆起笑容:“哎呀,这个……可能是出厂时疏忽了,也可能是验收那会儿太忙乱,没注意看。外观都一样嘛,能用就行!回头我马上联系厂家,让他们把铭牌补寄过来!”他反复强调着“疏忽”和“补办”。这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暂时压下了大家心头的疑云,但彦清总觉得哪里不对。

审计工作一时间陷入了僵局。除了培训流于形式外,资金支出是否真的没有问题呢?时值二月初,正是油菜追施腊肥的关键时节。张科长合上账本,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窗外依旧苍茫的雪野。他心中疑云未散,特别是那几台没有“身份”的播种机,像根刺一样扎着。光坐在屋里看纸面材料,恐怕难有突破。

“彦清,建子,”张科长站起身,语气如常地对两位年轻人说,“坐久了腰酸背痛的,走,咱们出去活动活动筋骨,透透气,看看乡野风景。”他转向王书记和李会计,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和恰到好处的“闲聊”姿态:“王书记,李会计,你们也忙活半天了,歇会儿吧。我们就在附近溜达溜达,一会儿就回来,不用陪着了。”

王德福和李有财对视一眼,似乎觉得审计组只是去散散心,便客气地应道:“好好,张科长你们随意,雪天路滑,注意安全啊。”

审计组三人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走出村委会,寒风立刻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张科长并没有走向村口或显眼的大路,而是领着彦清和谭建,看似随意地沿着一条被积雪覆盖、通向村后田野的小岔路走去。脚步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们特意避开了可能被村干部看到的主路方向,绕到了田埂边。

眼前的景象让审计组吃了一惊。寒风凛冽中,竟有不少村民背着沉重的水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垄间跋涉,用最原始的方式手动喷洒施肥!这与王德福书记口中那高效省力、“一条龙”作业的新型联合播种机形成了何其刺眼、何其荒谬的对比!

“老乡!歇会儿,抽根烟!”张科长快步走近一位正在田埂边歇脚、喘着粗气的老农,递上烟,语气尽量放得平和,“这天儿可真够冷的,施肥呢?怎么没用村里买的那个新机器啊?不是说能施肥吗?”

老农接过烟,感激地就着张科长递的火点上,狠狠吸了一口,驱散些寒意。他抹了把冻得通红的脸上沾的雪沫,带着浓重的乡音,声音里满是无奈和怨气:“嗐!您是来检查的领导吧,您别提那铁疙瘩了!金贵着呢!慢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还三天两头闹毛病!前年俺家图省事,用了它施肥,结果呢?好家伙,那油菜长得蔫头耷脑,稀稀拉拉,收成惨得没眼看,亏得俺们心肝脾肺肾都疼!”他指了指田里其他正在劳作的身影,“您瞅瞅,大伙儿谁还敢用?耽误了农时,那可是要饿肚子的!”

旁边一位正费力地背起水箱的中年妇女听到了,也停下脚步,忿忿地插话:“就是!净整些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白糟蹋那么多钱!那机器买回来,也就头两天新鲜,后面就趴窝得多!有那钱,还不如直接发到咱手里买点好肥料实在!”她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刺耳……

村民们的抱怨像一记记重锤敲在审计组心上。彦清脑中瞬间闪过库棚里那些没有“身份”的播种机,疑窦丛生。她快步返回村委会,重新翻出采购合同,逐字逐句仔细审阅。果然!合同里关于设备规格型号的描述极其模糊,关键参数如马力、作业效率、适用性等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这绝非简单的“疏忽”!

“张科长,合同有问题!太含糊了!像是故意留的‘后门’!”彦清指着合同条款,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张科长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意识到,问题恐怕远不止于验收环节的“表面疏忽”。这背后,很可能藏着更深的猫腻。

看着眼前模糊的合同又想到村民的怨言,张科长的心情异常沉重。他想起自己刚入行时,老局长带他参观局里的荣誉室,指着那些泛黄的、来自抗战时期边区审计工作的珍贵档案说:“咱们干审计的,骨头要硬,眼睛要亮!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缺衣少食,甚至头顶敌机轰炸,边区的审计干部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靠着算盘和笔,在油灯下、山洞里,一分一厘地守护着革命经费,保障前线供给,揪出贪污浪费。为啥?就因为他们明白,每一分钱都连着前线战士的枪炮、伤病员的药品,连着革命的命脉!咱们今天查的每一笔钱,同样连着老百姓的生计、连着国家的发展大计!这份责任和担当,是从烽火硝烟里传下来的红色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 此刻,面对王庄村的问题,张科长更深切地体会到“经济监督‘特种部队’”这个称号的分量。

审计组立刻调整方向,顺藤摸瓜。一方面,彦清和谭建通过合同上的蛛丝马迹,追溯设备供应厂家,进行外围调查和型号比对;另一方面,张科长亲自带队,再次深入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获取更直接的证据。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核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库棚里那些光鲜的“新型联合播种机”,根本就不是招标合同里约定的型号!它们是被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冒牌货!

面对铁证,村会计李有财再也无法狡辩,垂下了头,承认了事实:当初采购的正规设备,一到手就被他们转手倒卖掉了,然后用卖得的钱买了这些价格低廉、性能低劣的杂牌机顶替。差价,就这样被“巧妙”地套取了出来。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调查深入,审计组发现,本应采购的高产优质油菜种子,也在发放过程中被暗中替换成了普通品种!

在审计组强大的心理攻势和政策教育下,李有财哭丧着脸交代:倒卖设备和种子产生的差价,并未落入个人腰包。“村里…村里实在是困难啊!五保户张大爷看病要钱,低保户李婶家房子漏雨要修,还有几个娃娃上学困难…这点差价,都…都挪去补贴他们了…”他反复强调着自己的“无奈”和“好心”。

……

沟通反馈会上,气氛凝重。面对审计组查实的问题,村支书王德福面红耳赤,极力为李有财开脱,反复诉说着村里的贫困和“迫不得已”。“张科长,各位领导,有财他也是没办法啊!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乡亲们受苦,我们这心里…唉!我们也是想帮帮那些更困难的…”王德福的声音带着哽咽。

彦清看着眼前这位焦虑的村支书和低头不语的村会计,心中百感交集。窗外,寒风依旧呼啸。她想起审计组在风雪中进村的艰难,想起村民们在寒风中佝偻着背人工施肥的身影,想起那些被调包的劣质机器和种子。 这一刻,她忽然深刻理解了张科长常提起的那段红色审计史的意义。真正的贫穷,或许远不止于物质的匮乏,更在于发展思路的闭塞和对规则、对长远效益认知的“贫瘠”。抗战时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边区政府和审计人员尚且能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保障战争和生产。那种在艰苦卓绝中依然坚守原则、放眼长远、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正是对眼前这种“好心办坏事”“饮鸩止渴”做法最鲜明的对照吗?

张科长神色凝重,目光扫过在座的村干部,语气沉缓却充满力量:“王书记,李会计,审计的目的,从来不只是为了揪出问题、处分人。我们的初心,是希望每一分宝贵的财政资金,都能像种子一样,落在最合适的土壤里,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惠及长远。”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村里的困难,我们理解。但‘倒卖差价补窟窿’的做法,就像拆了东墙补西墙,甚至是剜肉补疮!优质的设备、科学的种植技术、有效的培训,这些才是产业发展的根基,是造血的本钱!把根基动摇了,用次品糊弄一时,产量上不去,产业做不强,等补贴政策结束了,村子靠什么发展?乡亲们的长远生计靠什么保障?”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外面被积雪覆盖的田野,仿佛看到了未来:“想想看,如果咱们的油菜产业真做起来了,产量高、品质优,像邻县那样,把油菜花海变成旅游资源,春天吸引游客来观光,产业链延长了,附加值提高了,那时候,村里还需要靠挪这点差价来救济困难户吗?整个村子,家家户户,不都能长久受益吗?”接着,又语重心长道:“当年革命前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守护公帑,是为了赢得胜利,建设新中国。前年,你们村委买设备买种子,今天我们审计人查账盘库,监督资金绩效,大家处境不同,但都是为了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同样是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传承的,就是那份对事业无限忠诚、对原则寸步不让、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时的‘好心’,如果违背了规则、损害了长远,就失去了方向。这教训,太深刻了。”

张科长的话,像重锤敲在村干部的心上。王德福和李有财等人羞愧地低下头,会议室里一片沉寂。窗外,风雪的呼啸声似乎也小了些。

……

五月,春深似海。彦清一行人再次乘车前往王庄村送达审计报告。道路两旁,千亩油菜花正热烈地绽放,金黄的波浪顺着梯田的脉络层层叠叠、绵延起伏,在阳光下流淌,一直涌向天际线,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看着车窗外这片耀眼的金黄,彦清的心绪也随之起伏。她深知,审计报告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但要彻底改变一个村庄的面貌,让科学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她更相信,这次审计掀起的波澜,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其涟漪终将扩散。观念的转变,就像那一颗颗深埋地下的油菜花种子,纵然经历寒冬的封冻与考验,只要土壤松动,阳光照耀,终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破土而出,迎风怒放,汇聚成改变的力量。(清江浦区审计局卢克颖)